2024年9月3日至6日,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举行。论坛以“远东2030:团结一致,共创机遇”为主题,汇聚了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名政要、企业家、学者及专家,议程包括讨论变化当中的世界的国际合作、与全球经济和金融现状有关的问题、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及其在该地区的地位等。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经济学会会士、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受邀出席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并在论坛期间访问了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辽宁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尹如玉副教授、国际经济政治学院殷红教授、李安民经济研究院陈烽助理教授随行参加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
2024年9月4日,余淼杰应邀出席了分论坛“迎接转型:21世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传统教育体系的挑战”。论坛由远东联邦大学国际关系副校长叶甫盖尼·弗拉索夫主持,发言嘉宾还包括亚太经合组织执行主任丽贝卡·斯塔·玛丽亚(视频致辞)、远东联邦大学校长鲍里斯·科罗别茨、广州新华大学理事会主席刘荣海、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理事会主席裴胜南等人。
余淼杰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及教育发表了重要见解。第一,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近期面临着供应链冲击和需求疲软等挑战。然而,中国成功迈入了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转变有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例如增值产出的持续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以及工业集群的形成和全产业链的全面覆盖。更为重要的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表明,中国已经实现了多个关键发展目标。
第二,要继续推动中国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是这一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手段。2022年,中国的研发强度,即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64%,这一数字已经非常接近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的2.66%。创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二是从“1到N”的扩展深化。无论哪种创新,都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持,特别是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不同产业应采取不同的创新策略来实现产业升级。传统产业的目标是通过数字化和低碳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对于原材料行业,重点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因为这些行业通常具有较高的能源消耗和污染风险。而对于未来的战略性行业,比如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材料、航天技术、先进机械设备和生命科学技术等,则需要依靠前沿科技的引入和发展。这些产业的创新与突破都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撑。
第四,高等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余淼杰以辽宁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通过派遣教师和研究生前往辽宁省各地级市建立城市研究所的做法。这些教师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产业的需求和挑战,并与企业合作,制定相应的科研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科研合作模式,不仅让大学与实际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也确保了科研成果能够切实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
最后,余淼杰总结指出,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他呼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以期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完整发言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