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5日下午,辽宁大学“白钦先海外名家讲座”(第五讲)在蒲河校区校部办公楼401学术报告厅举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王直教授应邀作题为《Measuring Global Supply Chain: A New Integrated Accounting Framework Incorporating FIEs》的学术报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出席报告会并致辞。著名资深经济金融学家白钦先教授出席报告会并发言。讲座由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李志远教授主持。
余淼杰校长在致辞中隆重介绍和高度评价了王直教授。他指出,王直教授是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奠基性学者,长期活跃于国际学术与政策前沿,在贸易增加值测算、CGE模型和国际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推动了从总量贸易到增加值贸易的研究范式转变,其成果深刻影响了世界银行、经合组织、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数据体系和政策制定。作为两度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著名学者和《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主编,王教授不仅以其创新研究拓展了国际经济学的学术边界,也以战略眼光服务于国家重大决策,被誉为“以学术报国”的典范。


白钦先教授在发言中满怀深情地表示,王直教授不仅是世界经济学界的杰出学者,更是青年学者学习的榜样。他以谦逊真挚的语言勉励在场师生,要胸怀天下、潜心治学,以学术担当服务国家与社会。随后,白教授亲手将自己多年潜心研究、凝结治学心血的学术著作《金融强国——新资源暨金融资源学派视角》赠予王直教授,这份赠书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与学术薪火的接力。同时,白教授还为王直教授赠送了讲座纪念证书。



王直教授以“Measuring Global Supply Chain: A New Integrated Accounting Framework Incorporating FIEs”为题,介绍了其团队在全球供应链测度领域的最新成果。他指出,现有研究多以贸易或GDP分解为基础,忽视了国内中间品和非出口部门,且常常将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一概而论,低估了跨国公司在国内生产网络和跨境贸易中的双重作用,也低估了各国的供应链参与度和风险暴露。为此,他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测度框架,在同一体系下整合GDP和总产出分解,首次能够同时衡量增加值创造与风险暴露,并区分纯国内、传统贸易、贸易驱动、外资驱动和混合型五类生产活动,上下游环节也得到精细划分。此外,王直教授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将新框架在传统Leontief逆矩阵基础上改进,区分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利用局部Leontief和块矩阵运算实现净值与毛值的统一分解,从而构建新的测度维度。这一创新既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理论与数据脱节问题,也为企业异质性分析提供了工具。在实证部分,他利用OECD最新AMNE-ICIO数据库,对2000年至2020年间全球产业进行测算,发现中国在电子、汽车和纺织等行业展现出不同于美国和欧洲的结构特点:电子业上下游均衡,汽车业更多依赖跨国组装,纺织业则逐步向上游材料与设计攀升。研究显示,外资驱动的供应链虽然产出占比小,但单位增加值高;贸易驱动带来了生产规模和就业,但也增加了外部风险。
王直教授最后强调,高度参与全球供应链并不必然带来对等收益。外资有助于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贸易则强调规模效率但风险更大。该框架纠正了对供应链参与度的低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工具,在地缘政治紧张和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有助于制定更具韧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方案。
讲座结束后,余淼杰校长为王直教授赠送新书《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经济学部副主任霍伟东教授赠送智库报告,经济学部副主任董保民教授赠送纪念照片。




本次报告会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部主办,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承办,辽宁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协办,经济学部所属单位师生60余人参加会议。
主讲嘉宾简介:

王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政策、政府和国际事务学院资深研究员,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顾问教授,海外创始院长。曾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研究部资深(lead)国际经济学家,同时担任亚太经合组织增加值贸易(TIVA)技术小组的美方主席,领导构建亚太经合组织21个经济体TIVA数据库。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世界银行、明尼苏达大学、普渡大学、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乔治梅森大学计算科学院以及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等机构任职。由于对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库以及将其用于政策研究方面的贡献和在整合处理转口贸易数据方法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多次被授予“GTAP研究员”的荣誉称号。在国际权威经济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书评,并多次参与撰写美国农业部、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给白宫和国会的研究报告。曾于2002年和2020年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于2017年和2019年两次担任《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的联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