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中文网报道: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国际经济学会会士余淼杰教授应邀参加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国际贸易体系演变:前景与挑战”会议,并在全体大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该会议旨在分析当前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局势和全球经济转型背景下国际贸易制度面临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趋势。
现将演讲主要内容及链接转载如下:

1.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
余淼杰教授首先概述了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GDP总量达到约134万亿元人民币(约20万亿美元)。中国进出口总额近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达3.2万亿美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0%。中国设定了2025年5%的GDP增长目标,主要通过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实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支出预计将达到11.86万亿元人民币,同时通过减税降费和调整利率等措施激活市场活力。
在中长期发展战略方面,中国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贯彻“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的新发展理念。研发投入已达GDP的2.68%,高于OECD平均水平,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科技和交通装备制造等技术领域。环境可持续性已成为战略重点,中国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包括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从目前的19%提高到2030年的25%。区域发展强调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各地区均衡增长。尽管面临一些国家的贸易限制,中国依然坚持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推动经济多边主义,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2.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挑战的方法
余教授分析了关税争端背后的逻辑,特别是在中美贸易关系背景下。他指出,认为中国对美国征收高关税而美国对中国商品维持较低关税——导致贸易逆差和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这一观点存在严重误判。制造业选址决策最终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关税税率。考虑到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对美国存在逆差,并且中国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产业补贴,美国旨在抑制中国产业升级的贸易限制既不合理也不可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仅占中国整体外贸额的约10%。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失去这一份额,对中国整体贸易结构的影响也将有限。中国的立场明确:如果美国坚持贸易对抗,中国有信心和能力有效应对。
中国正实施以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为特征的全面开放战略。“更大规模”着重于出口多元化,提升供应能力和竞争优势,向全球提供高质量、价格合理的产品。同时,中国正大幅增加进口,以满足国内消费升级和供应链完善需求,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多样化进口来源,并扩大教育、交通和跨境电商等服务贸易。“更宽领域”强调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贸易。数字经济已占中国经济的重要部分,绿色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为中国和全球贸易注入新活力。最后,“更深层次”推动制度开放。中国正与世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密切合作,推进贸易规则、技术标准和监管框架改革,从宏观到微观水平完善全球治理,确保经济全球化沿着互利共赢的道路前进。
3.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互动
中国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人均GDP超过13,000美元,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农产品、能源和工业品创造了巨大的进口需求,这与这些国家的比较优势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贸易机会。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不附加任何条件,这与传统西方援助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借鉴包括高速铁路网络在内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经验,中国为南方国家提供宝贵的技术支持和发展模式,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率和互联互通水平。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东道国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促进技术转让。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为当地民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并通过知识共享提高生产力水平。
中国的发展模式展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西方方式的发展路径,表明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新型现代化模式”与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相契合,为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互动提供了战略框架。
4.国际经济合作展望
关于国际经济关系,余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国贸易规模持续增长,这主要归功于比较优势和贸易伙伴间的经济互补性。为实现国际经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他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政治层面的战略协调通过多边框架对稳定国际关系至关重要。其次,进一步推动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需要加快认证流程并改善物流瓶颈。第三,扩大本币在结算中的使用将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增加双边贸易量。最后,教育合作具有战略价值,如大学间的联合学位项目增进相互了解并培养熟悉国际市场的商业领袖,促进未来的投资和商业合作。
在回应关于中美贸易关系的问题时,余教授指出,美国的核心顾虑是不愿看到中国成功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环节的转型升级。他认为,两国应该采取合作战略,致力于做大整体经济“蛋糕”,比先设限缩小经济总量再讨论分配方案更为有益。这种基于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能使两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释放双方的发展潜力,实现互利共赢的长期发展。正如余教授总结的:“没有终局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链接:
https://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504/23/WS68089eb8a310f54263473f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