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之“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理研究”平行分论坛于13日下午在蒲河校区校部办公楼401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辽宁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的高明教授、何超副教授,李安民经济研究院刘仁良助理教授,金融与贸易学院殷立娟副教授,中国经济研究院周宇副教授、杨哲助理教授以及李安民经济研究院陈烽助理教授、王丹丹助理教授,共计八位青年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依次做报告,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全程参加,会议由辽宁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高明教授、何超副教授先后主持。
高明教授以“数据治理与信息设计”为题,提出从数据包含的需求信息出发,运用信息设计的理论方法,可以为数据价值的创造、度量与分配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他的研究显示,适当运用信息设计的方法,既可以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又能实现数据价值的合理分配。他列举了数据创造价值的几种具体途径,揭示了信息设计可以通过哪些机制改善数据价值的分配,还讨论了在多种不同的情况下讨论由政府、企业或者其他主体承担信息设计者职责的合理性,为相关的数据治理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何超副教授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指出,自1998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为产业升级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些人才在科技创新、研发等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动了各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例如在信息技术产业,他们助力我国在5G、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在制造业中,促进了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然而,着眼未来发展,我们仍需要更多科技人才。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目前的中考分流政策虽有一定合理性,但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可适度提高高中阶段的入学比例,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完整的高中教育,为后续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产业升级持续输送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力量,确保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
刘仁良助理教授汇报了他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王健教授和悉尼大学裘彦成助理教授合作的工作论文“Geopolitical Risk and Foreign Currency Borrowing: Firm-level Evidence”。他首先系统介绍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新趋势与相关文献,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然后详细展示了地缘政治风险对多国企业微观层面外币债务规模及其期限、类型和币种等维度影响的实证分析,归纳了地缘政治风险对企业外债的负向因果关系。报告重点讨论了本国金融深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融资约束等多层面的经济机制,以及企业对于地缘政治风险的有效管理对其经营表现的显著影响。刘教授表示,该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预防和管理地缘政治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殷立娟副教授作了题为“Short-term Contraction, Long-term Gains: The Effect of Shadow Banking Tightening on OFDI in China”的报告。她指出,2018年资管新规对依赖影子银行融资的对外投资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资管新规推动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体而言,资管新规促使企业通过加强研发投入,增加了研发人员数量,同时降低了子公司现金持有率和金融资产持有率,优化了资产配置,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此外,企业通过寻找更低成本、更高收益的融资渠道,提升了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并增加了长期负债,体现了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积极进行长期投资。殷教授的研究将投资国家区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结果表明新规对投资于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研发投入的影响更大,这反映出投资于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更加积极地寻求转型升级,最终促进企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周宇副教授介绍了其近期发表的论文“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a Sample of Adoptees”,该研究利用我国女性生育率调查数据构建了养父母与养子女样本,并测算了父母在子女教育水平上的代际传递效用。由于养子女与养父母理论上只存在后天影响而不存在先天影响,在严格控制了父母的选型交配后,养父母对养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仍然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母亲-女儿的联系上更为明显。结果进一步显示,这种母女之间的教育传递在农村和正规教育受限时更为显著。该结果表明对于教育的投资,尤其是对于女性的教育投资,不仅能提高当代的受教育水平,并可以通过代际传递对后代产生长期的影响。
杨哲助理教授作了题为“早期儿童时期气候对认知发展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的报告,介绍了他和研究团队通过在贫困农村社区进行的面板追踪数据研究,发现儿童在幼年时期暴露于低温环境中会削弱其认知发展。此外,照料者在低温环境下减少了与儿童的互动和物质投资,突显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可能产生的持续影响。研究的识别策略依赖于每个儿童出生前后几年的温度差异,并捕捉了温度偏离“正常”水平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接近0摄氏度的低温暴露会削弱幼儿时期的认知技能发展:出生后前12个月的低温暴露对2至5岁时的认知技能有显著负面影响;13至24个月期间的低温暴露效应也为负且显著,但影响较小。时间维度的局部加权回归显示,这些温度暴露的影响不会立即显现,而是至少延迟一年才会出现。
陈烽助理教授作了题为“Input-Trade Liberalization, Female-Skill Intensity, and Fertility in China”的报告,介绍了他与余淼杰教授、刘仁良助理教授合作的关于“中国贸易自由化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成果。当考虑女性技能强度时,进口中间品关税的降低显著减少了当地高技能女性的生育率,因为这一关税的降低使相关行业增加了对高技能女性劳动力的需求,加剧了高技能女性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压力,使她们更倾向于推迟或减少生育。这一趋势在26至30岁的高技能女性和民营企业从业者中尤为明显。传统的关税测量方法未能揭示这一效应,而安慰剂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中国的长期人口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建议出台支持工作与家庭平衡的政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王丹丹助理教授做了题为“贸易博弈:导向性补贴、关税与策略性企业”的报告,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动态日益复杂,传统经济模型难以全面捕捉较为完整的政府结构、企业异质性和战略政策互动。为此,她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方法论框架,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技术与经济建模相结合。她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模型的关键特征,包括出口国的政府结构、企业生产力的帕累托分布、内生产能利用率,以及各方的战略政策互动。这一模型利用强化学习算法模拟了政府和企业在动态贸易环境中的适应性行为和策略选择。研究结果显示,生产补贴和消费补贴对国民福利、产能利用率和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模型特别揭示了政府之间的协调如何影响补贴效率,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完整政府结构下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论坛进行期间,余校长和在场的近30位经济学领域的青年学者们就感兴趣的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讨论,气氛轻松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