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解放日报访余淼杰|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时间:2024-08-20 08:49:02  作者:  点击: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国际经济学会会士,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多

访谈嘉宾:辽宁大学校长、教授 余淼杰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贾若祥

维护“五大安全”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对此,应作怎样的理解?

余淼杰:全面振兴包括全方位振兴与可持续振兴。全方位振兴讲的是空间概念,比如就经济而言,要重视工业、农业、服务业三产的全面振兴;可持续振兴讲的是时间概念,比如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振兴与可持续振兴,最终是为了全面振兴。前两者既是后者的动力,也是后者的内容。

记者:如何认识东北地区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

贾若祥:东北地区作为“共和国长子”,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要夯实国防安全战略地位,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粮食安全战略地位,守护好东北大粮仓;夯实生态安全战略地位,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夯实能源安全战略地位,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夯实产业安全战略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余淼杰:“五大安全”的提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东北地区战略价值的高度重视。

这里,我想重点讲讲产业安全。大家知道,中国拥有联合国工业目录下的完整工业体系,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东北地区拥有其中的39个大类、200个中类以及近600个小类。这意味着,东北的工业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怎样保证这个全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和安全可靠,是需要未雨绸缪的统筹和规划的。


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安全。实践反复证明,低水平安全不仅不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反倒会给发展本身带来严重的不安全。

记者:东北是全国粮食稳产保供的“压舱石”,这也是“东北的首要担当”。如何理解这一重要使命?

贾若祥:中国有着14亿多人口,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底气和韧性所在。

东北地区拥有广袤的黑土地,素有“东北大粮仓”美誉。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商品粮产量约占1/4,粮食调出量约占1/3。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既是东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担当,也是东北的优势所在。

新形势下,要将国家战略所需和东北所能结合起来,坚持大食物观,牢牢把握“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两大抓手,为国家生产更多更优质的粮食。

记者: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不是压力不小?

余淼杰:东北有雄厚的工业积淀,这里孕育了无数新中国的工业老品牌、老字号。新形势下,东北老字号需要转型升级。但这个转型升级,我们更愿意将其称为产业链的“增附”“补链”——“增附”就是增加产业链附加值,“补链”就是补齐产业链短板。

同时,要赶上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浪潮。通过数字化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智能化对新兴产业进行创新赋能,通过绿色化对行业企业进行标准提级。


吸引“金凤凰”

记者:东北是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是不是也面临着一个扩大开放尤其是制度型开放的课题?

贾若祥:东北地区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也可以发挥主体性作用,是北向开放的战略依托。

除了传统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东北地区需要加快制度型开放,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此来为东北全面振兴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

余淼杰:在一定意义上说,对外开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一个法宝。东北的地缘特征决定我们应该抓住历史机遇,把自己融入区域发展中去,融入全球开放新格局中去。

一要争取做到出口目的地多元化。东北的出口不要只瞄准成熟市场,也要瞄准新兴工业国家市场,特别是金砖国家市场、上合组织国家市场等。

二要争取进口规模的扩大化。特别是从俄罗斯进口原油、木材、天然气等。通过扩大开放,实现进口多元化。

三要鼓励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

四要做强做大贸易服务产业。服务贸易要扩总量、调结构、强特色。说到特色,辽宁的中医药产业其实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医药强省也是辽宁经济发展的一个目标。我们完全可以借鉴韩国美容医疗产业成功的发展经验,把中医药产业的服务贸易做出特色。

此外,东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吉林的长白山、黑龙江哈尔滨冰雪旅游节等,尤其是后者成为现象级网红,让人对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记者:近年来,东北的劳动力人口流动问题、人才流失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受到舆论关注。新形势下,如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

贾若祥: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东北全面振兴中,人才是最为核心、最为活跃的要素。

一方面,要注重留住人才存量,通过加快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为本地人才提供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要注重吸引人才,做好以产聚人的文章,栽好产业发展“梧桐树”,吸引更多人才“金凤凰”。

余淼杰:最近几年,人口问题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辽宁为例,去年实现了人口净流入8.6万人。来东北发展和创业的人才数量也有所增加,可以说以前是“孔雀东南飞”,这几年大有“孔雀东北飞”之势。这主要得益于东北各方面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

还应看到,东北是中国人才培养的重地。仅辽宁一地,就有41所一本高校、114所高等院校,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当然,我们还要进一步打造教育强省。目前的问题是教育投入相对较少,还面临一个“撒胡椒面”的困境。

记者:“加强东北同中央和国家机关、东南沿海地区干部任职挂职和双向交流”,对于东北全面振兴具有怎样的意义?

贾若祥:这是促进不同区域互学互鉴的重要举措,也是将发达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向东北复制推广的重要举措。

东北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工业生产领域为全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和管理经验,与全国各地建立起较为密切的联系。新形势下,要用好干部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开展产业务实合作,积极培育合作园区,推动东北地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余淼杰:南北干部交流与相互学习,对于促进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面意义。南北方生活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行为处事方式也不太一样。北方的同志在自下而上式的创造性、工作能动性和主动性方面需要向南方同志吸收借鉴经验,从而形成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当前,东北全面振兴,其势已成,其心可待。我对东北的发展充满信心,也希望上海的同志们多关心、多支持东北全面振兴。

本文刊于2024年8月20日解放日报11版思想周刊/新论